溪黄草多年生草木,高1.5-2m。根茎呈疙瘩状,向下密生须根。茎四棱,带紫色,密被微柔毛,上部多分枝。叶对生;柄长0.5-3.5cm;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近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大内弯的锯齿,两面脉上被微柔毛和淡黄色腺上噗。聚伞花序组成疏松的国花序,长10-20cm,密被灰色柔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至条形;花萼钟状,外被柔毛及腺点,萼齿5,长三角形,近等大,与萼筒近等长,果时萼增大,呈宽钟形;花冠紫色,长5-6mm,外被短柔毛,冠筒基部上方浅囊状,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4,内藏;花柱先端2浅裂。小坚果阔倒卵形,先端具腺点及髯毛。花、果期8-10月。本种与溪黄草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块根小,球形。叶片卵形或阔卵形至长圆状卵殂,两面被具节微硬毛,下面满布黄红色腺点,叶折揉碎后有黄色汁液,故称“溪黄草”。花萼外面被珠状具节长毛和褐色腺点;花冠白色或粉红色,具紫色斑点;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之外。花、果期8-12月。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宜选择阳光充足、保水、保肥大力强的壤土种植。[br]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南方多用扦插繁殖,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扦插,选取顶部无病的健阗枝条,剪成长约10cm,带有2-3个茎节的截段,扦插于具40%-50%的荫蔽度的苗床上,行株距5cm×3cm。[br]田间管理
插后注意浇水,保持苗床湿润,5-7d后可生根发叶,15-20d便可移栽。行株距20cm×20cm为宜。
溪黄草的副作用
【化学成分】溪黄草
叶和茎中含二萜类化全物:溪黄草素(rabdoserrin)A[1]、B[2]、D[3],以及尾叶香茶菜素(excisanin)A,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l-urs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β-谷甾醇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2,3]。
【作用】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有显着的抑制作用[1]。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散瘀消肿。主湿热黄疽;胆囊炎;泄泻;疮肿;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搽。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溪黄草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及使用禁忌
虽然溪黄草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时间服用溪黄草,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药剂的成分含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溪黄草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野生溪黄草原植物名为线纹香茶菜,主要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江西等省份,市售溪黄草多为人工栽培品种。研究发现,溪黄草含二萜类、黄酮类、酚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i]]。溪黄草所含二萜类、黄酮类具有抗菌、抗病毒、消炎和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平滑肌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作“消炎利胆片”、“复方胆通片”、“炎瘤宁栓剂”等的主要原料。民间也常冲服溪黄草用于清热利湿解暑。张桦等曾报道1例因服用溪黄草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腰痛、少尿为主要表现患者,考虑为“溪黄草中毒,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ii]],无病理诊断。本例患者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溪黄草所致肝、肾功能损害的确切原因目前尚不清楚。颜戊利等发现,溪黄草含有较丰富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钙、铁、锌、锰、铜含量较多,而铋、砷等有害元素含量甚微[[iii]]。短时间大剂量服用或长时间服用是否存在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中毒尚无依据。谌贻璞教授总结中草药肾损害,认为其机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毒性反应,其二是过敏反应,两者病变均主要在肾小管及间质,前者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者为慢性肾小管间质炎症及纤维化[[iv]]。本例经积极治疗后,肝肾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
溪黄草的副作用
虽然溪黄草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长时间服用溪黄草,也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药剂的成分含量不同,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合理使用溪黄草所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少,目前溪黄草引起的严重不良症状,现在尚未可知。如果服用溪黄草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病情。更多装修资讯详情,请继续关注齐装网。
>> 点此获取专业设计师免费量房设计
>> 8秒计算装修需要多少钱